同济大学工程实践中心老师的风采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9-11浏览次数:662

    同济大学工程实践中心秉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工程教育理念,在程宏主任的带领下,工程实践中心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创意发挥,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月的骄阳携着热浪,“魔都”打开了天气多变的技能包,这些都给工程实践中心的老师和学生带来一丝挑战。进入工程实践中心大楼,一番热闹景象映入眼帘。车钳刨铣磨等不同工种区域的老师正在指导学生们的操作,学生们认真学习并小心尝试,此刻设备嘈杂的轰鸣声显得十分渺小,并没有影响到大家的学习状态。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全部由工程实践中心的老师带队。老师分为二十四个教育区域,每个区域的老师都是亲自指导学生一边学习完成课程作业一边完善创意和设计图纸等;另一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课内授课结束,课外还会继续在实践中心进行设计制作,潜心专研。正是这样,老师们工作量很大,经常是加班加点的辅导学生。程宏主任打趣道,学生都是赶都赶不走的,学习的热情和干劲十足。




    李杰老师也补充道,工程实践中心的目的是让学生团队在完成具体的创客课题中,充分体会并学以致用。其实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很高,需要学生自觉学习并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老师来讲,也是体力与精力的挑战,除了在白天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课外时间也需要陪着学生,面对学生课外的问题也要及时解答。

我们了解到有一个团队凌晨一点通过微信询问线性成像设备的问题,李杰老师仍及时进行了答复,我们的老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真让人钦佩!




姚真老师深刻透漏了在工程实践中心如何教育学生的几点体会: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相比内容与范围一定的课内教学,工程实践中心的教学内容就更多更全面了;其次学生们都特别愿意学习,老师们也都是全力配合;值班老师除了熟练掌握本工种技能外,还需要对各个工种、操作有基本的掌握,要能够应付突发情况。正是这样,姚真老师笑称自己一直处于精神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特别是陆永明老师也向我们讲解了工程实践中心的几个方面的优势。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学生可以完整了解实物制作过程,从最初的零件图纸设计,到加工工种学习,到工艺制作流程分析,到最后完成实物制作。学生可以系统感受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运用。学生各自项目的作品没有唯一评价标准,我们更注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锻炼了什么。陆永明老师还讲到,目前工程实践中心也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老师教学任务紧张,学生数量太多,应对课内外超量的学生,老师人数少导致应对不过来。




王凌青老师特地谈到了,工程实践中心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对老师来讲可以打通职业局限性,各学科、工种老师互相了解学习,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对学生来讲,在结合本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系统培训掌握各工种的操作、自动化的控制,用具体的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做出真正的产品来,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培养一个工程师的基本素养。




王老师讲述了他印象深刻的一组同学。土木学院的一个团队,在后天有学科考试的情况下,晚上九点还在进行材料加工。团队成员从零基础到熟练掌握设备操作,到最终作品加工出来并获得一等奖,这是一个努力付出并得到回报的过程。学生的身上充满了正能量,正如那句“以后会感谢现在的努力”。




通过我们的走访可以感受到,在程宏主任的带领下,整个工程实践中心的老师们都以饱满的热情,不辞辛苦,认真带好每一个学生团队。学生们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用一个个精彩的作品,回报老师们的辛勤付出。通过工程实践中心,学生们学习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我们相信工程实践中心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