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工程实践中心物做创新作品纪实--诸葛连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6-11浏览次数:237

物做创新作品纪实--诸葛连弩

       同济大学第三期创客菁英实践制作活动于今年2月拉开帷幕,目前已进入到成果改进与展示的阶段,在工程实践大楼A栋一层,有着同济大学的同学们实践完成的精致作品,其中最为惊叹的就属这诸葛连弩,以其复杂的工序、美妙的弧线和精密的制作,令人眼前一亮。

话说诸葛连弩,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被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虽然很强,但由于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操作使用,所以当时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寨。后来,大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种威力更大的五十矢连弩。但是由于生产工艺极其复杂,加之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于是就没有大量生产,此做法也因此失传。一向喜欢历史和发明的同济大学学生张同学,利用一天的课余时间,成功复原了诸葛连弩的模型,该模型零件缜密,运转自如,连弩根根分明,发射的弩箭也是快准狠,颇有一番谈笑间,强弩灰飞烟灭的气势,再次还原了诸葛连弩当年的风范。

张同学说他从小就热爱科学,乐于钻研,同时也喜欢阅读历史文化类相关书籍,其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颇感兴趣。诸葛连弩作为三国时期伟大的兵器,是当时人们刻苦钻研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人们对减免战乱的希望和抵御外侵的勇气。多年后却因种种缘由导致失传,所以他想借此实践机会尝试将这一伟大而又古老的兵器还原,它不仅彰显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智慧,也呈现出我国从古至今的科技魅力与实力。张同学饱含热情的说着自己的感触,他非常认真的对待这此活动,从他的言语之间,我们能体会到他制作这个作品的用心与热情。

       同济大学创客菁英实践活动,不仅是同学们的第二课堂,也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热情,拓宽了同学们的创作思路,让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得以实现。工程实践中心作为承办方,凭借种类齐全的器械设施,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想象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