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育人初心,践行工创使命

发布者:汪砚池发布时间:2021-12-29浏览次数:39

 为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新入职青年教师践行工程实践教育的专业性和自觉性,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工程实践中心深入开展新教师岗位轮训工作。

  此次岗位轮训致力于新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教学的质量提升,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为指导思想,打破工种和专业的限制,采取“以学论教,教学相长”的培训模式,坚持师德师风培育和业务能力培训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统一,注重过程、注重实效, 既体现了“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新思路,也是对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一次全方位检验。

  培训从7月上旬一直持续到年底,为期六个月,共分为五个模块。 


  一是安全教育实境培训,安全是中心的生命,中心历来重视教师的安全培训,除了指派专人进行“一对一”辅导,中心不定期举办安全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消防器材实操训练和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并就规范劳动防护措施,增强防泄密意识,守护网络安全等多方面议题进行培训,警示青年教师时刻守住安全底线,杜绝安全隐患。

  二是师德师风铸就师魂,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学生三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心紧盯“修身慎行,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等师德标准,通过开展“参观一大会址”、“观看《长津湖》电影”、“学习校园校规”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青年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是授课技能比武固本,通过比武练兵,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打磨“精品课程”,营造“魅力课堂”,真正将学生的求知欲“激”起来,把学生从手机拉回讲台。程主任亲自担任教学督导组长,坚持每课必到,课后必评,讲评必“红脸出汗”。

  每次课后,程主任与青年教师们进行现场互动。围绕思政入课堂、课程内容设计、PPT制作技巧、上课气场调动等要点问题传授自己的经验,通过深入浅出的举例,从大工程观、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对铣削、磨削、PAC控制、非金属激光切割、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电子焊接等课程进行了专业、系统的探讨,事例生动、妙语连珠、发人深省;新教师之间的互动则更加热烈,听课者与讲课者角色互换,相互学习,有问题现场提出,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四是实践技能淬火强基,新入职教师往往“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工程实际从业经验,中心针对青年教师“眼高手低”的共性问题,狠抓源头,参照英国IST职业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传统“车、钳、铣、磨”的综合制作项目培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还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机械制造基本工艺,为建立系统的工程实践观打下基础。

  在指导老师的讲解示范下,参训教师初步了解了车,钳,铣等技术工艺,掌握了锉,钻,锯的操作要领和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并亲手制作工件,工件的完成效果纳入考核成绩。参训教师纷纷表示:之前用PPT形式给学生上课,在讲到实际操作时,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授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只有深入理解传统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把教学融入到实践中去,才能把课讲深、讲透、讲生动。

  

  五是创新竞赛锤炼成长,通过参加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各类大赛,新教师广泛参与水下机器人、无人机和物流小车的设计构思、零件加工、系统调试和故障排除,与指导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反复探讨思路、不断打磨作品,在此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创新创造的快乐、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更积累了宝贵的大赛经验,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

  通过半年的集训,十三名新入职教师的思想境界和专业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大家打开了课程设计思路,完善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对跨专业知识的认知度,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氛围,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相信他们会将这份职业变成一份责任和追求,赓续师德师风优良传统,不断锤炼教学功力,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工程人才贡献力量。硬核青春、工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