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备战第九届上海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同济大学校内选拔赛于11月10日上午在同济大学工程实践中心举行,本次选拔赛由同济大学工程实践中心承办,评委由中心教师李杰、王凌青、俞光辉、龚明安、严明俊及杨晓圆担任。
该校内选拔赛赛事内容以不同能源为动力的小车竞赛,包括“机械类竞赛”、“机电类竞赛”和“智能类竞赛”三个项目,要求在规定赛道上完成各项任务,其中“机械类势能驱动车”分为“S循环”和“8字S”两种类型,此次比赛共有9队参赛,每只参赛队伍可运行三次,以最好成绩为准,入围的队伍将作为同济大学代表队参加第九届上海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正式比赛。
10日,比赛场地早已安置好专用赛道,负责人不断查验现场及测距放置障碍物,为比赛所需做好充分准备,此外,也有不少参赛队早早来到现场测试小车性能,不断作出适应性调整。
据悉,比赛前一天,多组参赛队就已到达同济大学工程实践中心进行比赛小车的调试,很多参赛队甚至在中心休息室通宵备战,只为在今日的比赛中把作品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此次比赛分三场进行——斯特林小车、智能物流小车以及无碳小车比赛分别在不同场地不同时间段进行。
上午9时,裁判员向参赛队员们详细介绍竞赛要求、调试时间、运行次数、读数标准等,在核对好参赛队员名单之后,选拔赛正式开始。
此次比赛近三个小时,参赛选手们披荆斩棘,使尽浑身解数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不断完善设备,紧张的气氛中透着活跃,散发令人亢奋、勇往直前的能量,他们充分享受着机电的魅力,展现自己的编程实力,赛出了风格和水平。
最后,中心负责教师与同学们一同讨论选拔赛的一些问题,并给予同学们改进建议,同时分享了关于往届比赛的一些案例经验,鼓励同学们在校期间充实知识,提升能力,多做实践。
此次选拔赛重在实践,鼓励创新,以期同学们通过此次比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此外,作为竞赛的承办单位,同济大学工程实践中心为竞赛精心准备和筹备,教师们也积极参加大赛的准备和服务工作,增强了中心团队的凝聚力。
经过一整个上午的激烈角逐,第九届上海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同济大学校内选拔赛圆满落幕,本次选拔赛遴选出的优秀作品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为参加全国大学生比赛做好充分准备,希望优秀参赛团队能在今后更高层次的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