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的阻碍,学生们在网络上合作交流,在云端上实践创新,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安排,最终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云上创新实践作品。本期为2020年云上创新实践作品展示第二期,展示的是部分势能小车类创新制作项目。
势能小车类创新制作项目需要根据能量转换的原理,将重力势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小车对重力势能的转换、自主行进、自动绕桩等功能。同学们利用三维软件建模,通过电子软件仿真模拟,独立设计出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势能驱动小车。
作品经过计算完成自主设计,用SolidWorks或其他三维软件进行完整图纸设计,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运动轨迹仿真,有能力的同学已通过3D打印等加工设备完成整车制作。该项目重点培养了同学们的虚拟设计能力、仿真软件使用能力,同学们在实际项目中锻炼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1、S环形无碳小车
制作人姓名:詹伟源、赵子昱、沈皓文、范文萱
作品简介:作品的车体为立式结构,采用绳轮式为原动机构,四传动齿轮+凸轮啮合为传动系统,通过凸轮齿条机构实现转动,从而实现S型运动轨迹行进。
2、“双8字”轨迹无碳小车
制作人姓名:肖钊润
作品简介:该小车通过重锤驱动和凸轮带动转向系统的方法,采用简单的凸轮-横推杆式转向机构,设计出自行实现双八字轨迹行走的小车。
3、势能驱动车
制作人姓名:吴一帆、唐一淼、于剑豪、汪瑜堃
作品简介:该作品通过线绳带动传动机构实现单轮驱动,采用较大的驱动轮减少滚阻系数,再用正弦机构带动前轮周期性摆动实现转向,从而避开在场地内固定间距的障碍物,实现了运动轨迹的行进。
4、S型势能无碳小车
制作人姓名:孙涵枫、卞宇轩
作品简介:该作品采用锥形绕线轮为原动机构,调整绕线轴位置的粗细即可调整驱动力大小。此外,选用了齿轮为转动机构,通过控制前轮与车轴线之间的夹角实现转向,完成了S型运动轨迹行进。
5、势能小车
制作人姓名:陈瑞安、钟子阳
作品简介:该作品采用曲柄连杆作为转向机构,动力部分为单轮驱动,从而实现小车转向和驱动。
6、“S”型势能驱动车
制作人姓名:陈鹏、刘玉宝、张嘉龙
作品简介:该作品选用单轮驱动,采用绳-绕线轴作为驱动力转换机构,通过凸轮达到转向效果,并设计了微调件、微调滑块与转向滑块等微调机构,能够精确控制S型运动轨迹。
7、势能驱动车
制作人姓名:李智睿、何潇、陈海阳
作品简介:作品采用齿轮传动机构和单轮驱动,将绕绳轮设计成圆台型,自制连杆结构作为转向机构,通过沿旋杆移动微调轮可调节小车转动幅度,实现自主导向行进。
8、无碳势能小车
制作人姓名:高钰红、吴奇泽、文江帆
作品简介:作品采用三轮结构,车架为铝合金制的三角底板,采用绳轮结构和齿轮传动系统,使用曲柄滑块机构实现转向,并能够实现自主行进。
9、双"8"型势能小车
制作人姓名:郑跃、贺卓云、黄晨、魏赫
作品简介:作品使用绳轮式和齿轮传动,利用轴承连接动轮前行,采用凸轮+齿条连杆方式来控制小车转向,齿条之间用滑槽为微调机构,最终能够实现“8”字型轨迹行进。
10、S型势能无碳小车
制作人姓名:李昊洋、郭文萱、孙睿
作品简介:该作品的车架为三角底板式,采用绳轮式结构,使用直齿轮作为齿轮传动,通过曲柄连杆和单轮驱动实现转向、差速,后期添加螺母螺钉为微调机构,最终能够精确控制S型运动轨迹。
11、S型势能小车
制作人姓名:庄一豪、庄云清
作品简介:该作品的传动由三个定滑轮组成,绳索牵动后轮轴转动前进,左后轮与后轮轴通过轴承连接实现差速,最终实现了S型运动轨迹行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