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赛事掠影!

发布者:汪砚池发布时间:2021-04-02浏览次数:408

3月26日,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选拔赛的第一天。一辆辆载着各大院校参赛队员的大巴车如期抵达了比赛现场——同济大学嘉定体育馆。

同济大学的志愿者们早早准备就绪,各就各位,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裁判们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比赛的各项规范规则及流程的细节进行讨论再讨论,完善再完善。

参赛选手们等待比赛的到来,紧张又激动。各参赛队将自己的作品放置到了规定的存放区,霎时,凝聚团队力量的作品大放异彩,精彩纷呈。这是参赛选手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是同学们夙兴夜寐几个月的成果展示。

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以“重在实践,鼓励创新,突出综合,强调能力”为指导思想,秉承“竞赛为人才培养服务,竞赛为教育质量助力,竞赛为创新教育引路”的宗旨,坚持“基于理论、强化实践、突出能力、注重创新”的方针。

通过竞赛,以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智慧,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从而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月春风燃赛场,意气风发少学时。比赛开始,战况激烈,激荡人心,每一支队伍、每一个选手在比赛中都奋发进取,竭尽全力。


奋勇争先 崭露头角

3月26日,精彩纷呈的现场初赛环节。势能组和热能组共计41辆驱动车分别进行了比赛,各参赛选手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一个个全神贯注、精神抖擞,却又信心满满。一个个参赛项目脱颖而出,获得了理想的比赛成绩。

在现场拆装环节,各参赛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拆卸,并根据抽签结果重新装配和调试自己的驱动车。在调试过程中,导向微调机构最为关键,同学们屏息静气,丝毫必校,力求完美;为让驱动车根据规划路径运行,各参赛队各显神通,创意非凡。拆装后,马上进入赛道进行初赛,极大地考验了选手们制造技能的速度、精度和熟练度,虽然困难重重,但选手们始终满满的斗志,拆-装-调-跑,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这些现场完成的作品凝结着队员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整个过程需要分工合作,互相支援,竞赛充分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


动手实践  格物致知

3月27日,到了热火朝天的社区考评环节。这是在封闭的竞赛社区环境下,在规定的7小时内,通过竞赛社区信息化系统的支持,要求各参赛队根据现场命题要求完成作品的结构设计、材料采购、技术交易、公共服务、宣传报道等,采用社区内现场提供的3D打印机和激光雕刻机完成作品零件的加工制造。

“各司其职,团结合作,遇到困难我们绝不推诿,竭尽全力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的团队精神!”一位参赛选手解释赢得胜利靠团队精神。

经过激烈的比赛,参赛选手们身临其境亲历了产品从原料采购到设计制作再到最后调试装配的整个生产周期的制造过程,既展现了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对现代生产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创新思维 脱颖而出

3月28日,比赛进入白热化的决赛环节。比赛项目有工程基础赛项、智能机器人赛项、生活垃圾分类赛项,三项比赛同时举行,如火如荼地竞相绽放。

同台竞技,欲与天公试比高。创新是科学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而创新的第一步就是奇思妙想,勇于突破。

专家们对这次比赛中涌现的创新作品赞不绝口,重点提及热能驱动车赛中的原始性创新设计,一支学生团队独辟蹊径地采用了记忆合金作为动力来源,让专家们印象深刻。

硬核科技,工创未来,相信随着赛事的举办和推广,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披星戴月、挑灯夜战,不畏险阻、突破自我,只为了让作品完美、完美、更完美……因为他们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彩虹总在风雨后。付出和坚持造就精准,同心协力赛出风采。他(她)们,正披荆斩棘,在竞技的赛场上恣意挥洒着自己的个性和非凡;他(她)们,正乘风破浪,在人生的青葱岁月尽情释放新一代大学生的朝气与神采;青春芳华,永不止步,他们,值得我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