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学与高中衔接育人愈发重要。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工科内涵,培养创新思维,激励未来发展,中心作为同济大学最重要的校级实践创新基础平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和优秀的师资,将人才培养理念前置到高中,让优秀高中生走进高校讲堂,“沉浸式”体悟科学精神、体验工程之美。
中心高度重视本次研学活动,活动前期与南菁中学就活动项目、安全保障、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并对参观路线进行精心设计,确定了虚拟焊接、激光切割、3D打印、绿色能源、微型智能制造生产线、斯特林小车六个参观体验单元和《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机械臂设计与控制》等多个微课单元。
8月23日上午,程宏主任代表中心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大家普及了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概念,告诉大家中国虽然是科技大国和制造大国,但在很多领域还存在“卡脖子”现象,亟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担当精神的卓越工程师,集智攻关、突破封锁。希望这次活动能帮助大家建立初步的工程观,激发探索浩瀚星辰的梦想,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奋斗、工程强国”的种子。
一、参观学习!
在工程实践中心程宏主任、王凌青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中心A楼和B楼实训区,包括3D打印实践区、虚拟焊接实践区、绿色能源实践区、PAC控制实践区、数控加工区、传统加工区、真空注型实践区、气液传动实践区、工业机器人实践区等学习实践场地。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们的讲解和介绍,专注观摩老师们的演示和操作,对无人机、水下机器人、3D打印、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二、求知探索!
近距离接触尖端设备,感受前沿科技,了解创新理论,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实践能力,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虚拟焊接技术,还在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围在老师身边踊跃提问,老师一一答疑解惑,并亲手为同学们写下对未来的寄语。
在3D打印实训室,老师详细讲解了3D打印技术及其加工流程,并指导学生通过3D打印制作卡通模型,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3D打印技术的了解。
在工业机器人实训区,老师讲解了机器人的感知、控制及协同原理,通过机器臂分拣演示,激发学生探索机器人的兴趣。
在无人机实训区,老师讲解了无人机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通过无人机飞行演示视频,让同学们近距离认识无人机,领略无人机的高超本领,点燃同学们的航空航天梦想。
在非金属激光实训区,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激光产生原理、激光特点、激光的应用以及激光加工原理,学生们通过动手参与激光切割制作,认识和了解了激光加工技术。
三、收获体会!
【孙文熙——高一3班学生】
这次在同济工程实践中心的研学活动很有意义,听完王老师的介绍,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见过的知识,让我对于工科有了新的了解,像是为我开了一扇科学之门,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程老师对于新能源技术的讲解让我大开眼界,老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这次研学收获的不仅是满满的知识,更是前行的方向和动力,值得我在高中生涯里继续探索。
【贡梓洋——研学活动男生部负责人】
这次研学活动让我对传统制造业有了新的看法,精良的设备和前沿的理论,让我看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作为一个理科生,我最感兴趣的是老师讲解的3D打印技术,以前对于3D打印的认知仅存于对设备的认识,今天的参观学习让我了解到3D技术不仅仅可以运用在商业,对于现代工业、制造业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研学活动后我把同济大学理工科专业纳入了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因为它让我学会用新的眼光看待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也看到了这些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让我学会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拥有更长远看待的方向和角度,我认为这也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值得思考的方向,为以后实业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研学活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专业讲座、工程实训、物作参观、实验探索等活动,带领学生深入认识了中心的教学特色、实验设施和前沿成果,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未来,中心将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集聚优质资源,重点打造以高中生体验为主的多层次、个性化、定制型参观研学活动,打造同济大学“工程科学”的文化品牌,让优秀高中生走进同济,了解同济,选择同济。